为什么音箱功放需要调音(上)?

 
点击 33回复 0 原帖 2022-07-20 10:14

很多人都想不通,或者不明白为什么音箱功放需要调音。认为调音是玄学,是骗人的东西,不科学(科学派尤其反对这个)。甚至很多做技术的人都想不通。这里小编就简单谈谈为什么音箱功放这类产品需要调音的问题,说得不好不对的地方,欢迎提出来讨论。不欢迎预设立场的喷子或为了杠而杠的杠精。


对自己而言,调音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须的。为什么需要呢,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机器标称的指标太少了;另一方面,完美的hifi机器是不存在的,因此,绝对的完美重现录音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功放上还是音箱上更是如此,在这么情况下,调音就是必须的。甚至是在解码音源上,看起来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人的耳朵的极限了,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原因后说),调音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完美地重播其实是不存在的,不管是音箱还是功放,哪怕是在参数上都是可以看出明显的问题的。



比如音箱,国家高保真标准要求,频响范围波动+/-4db即可(国际上也一样),这个指标是相当宽松的,不过AV级的音箱还是不能满足要求,现在hifi公认的标准是要求+/-3db。按这个标准,某个频段,最大差值有6db之多,不要说6db了,在大多数频段3db就是轻松可以分辨出来的差异了,6db简直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对音箱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谐波失真THD,hifi标准要求是,200-3000Hz小于1%,这个指标也很低。一般hifi音箱,大约就200-20000Hz能做到1%以下吧,hi-end级别要求大于100Hz低于1%的谐波失真(基本上是各大家旗舰级的要求了,非标准,但想号称hi-end,这个也算个行业标准了)。而失真1%在中高频段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的,2%的低频失真,动态大了也很容易糊。失真做好很难,比频响更难,但它对音箱的音质影响是最大的,没有之一。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谐波失真基本没有厂家会标,原因很简单,标出来不好看。不过自己标,自然声NS15和17都能保证在80Hz以上满足1%以下的THD失真的要求。当然也有标的,但不标总的谐波失真,也不标一次的,标二次三次的,还真能糊弄到人。有人在我文章下吹,说某品牌(很大的,全球排前三以内)谐波失真可以做到100Hz以上小于0.5%呢,然后觉得我的80Hz以上1%以下的谐波失真太差了。吓得我赶紧去看,结果就是这种。





频响曲线的波动我们叫线性失真,谐波失真、相位失真等叫非线性失真,它们对录音的还原都起着不小的作用。其中谐波失真影响是最大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做不好,瓶颈效应而已。扬声器的振动太大了,动不动就达6mm(+/-3mm的线性冲程),振膜在如此剧烈的振动下,不变形是不可能的。俺家的实木三文治6.5寸单元的振膜能在+/-6.5mm的线性冲程下保持80Hz以上谐波失真小于1%,可以说行业前三以内的恐怖指标了。





频响影响小些,因为做到+/-3db还是不难的,顶级能到+/-2db,这已经很小了,毕竟还有1db的测量误差在呢。通过DSP这类方法,频响曲线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但其实然并卵,首先是频响直和不直,并不一定意味着好听和不好听,频响某些地方的变形,甚至可以让某一类或几类音乐更好听;更重要的是,DSP这类的方法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一个大问题,更多的相位失真。很多监听党拼命的提升频响的重要性,却有意无意的忽略谐波失真和相位失真,要么是真不知道,要么是装着不知道。当然,谐波失真也不是都难听的,偶次的就很好听,但这个不是人为随意可以控制的。纸盆、实木等天然软材料振膜的偶次失真就要高一些,硬的比如金属振膜等反过来。


不扯远了。对音箱而言,不管是+/-3db的频响失真还是1%的谐波失真,都不是人耳无法感知的。因此,音箱的声音,是无法准确还原录音的,失真是必然的、可闻的。在这种情况,叫嚣“XX的箱子就是录音师听到的声音,频响是一根直线,100%真实还原录音”之类,不是蠢就是坏。不那么还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更难听,还有一种如上面所说,频响失真某些情况下也会很好听,谐波失真也一样,那,让这种失真好听而非不管它就很重要了。这就是调音了,有水平的能让失真比不失真更好听并不奇怪。反过来,不管它随便来,那难听的居多。而如何调就是水平体现了。


功放的参数感觉要好得多,但其实不然。晶体管的功放参数为什么看起来小,听起来大的主要原因晶体管机一旦过载,失真将会飞起,很快会从0.01%飞到10%甚至更多。因此,需要足够的功率余量去保证低失真。同时,为了控制住振膜的振动,也需要大电流去控制,有一个指标也与此相关,即阻尼系数。这里多说一句,阻尼系数不是越大越好,太大了,声音会死和硬。功放和喇叭有一个匹配的问题。





简洁的电路是有利于减少失真的,尤其是高频的失真。不过,管子少了,电路功率会小一些,电流也一样,对喇叭的控制能力也会更弱一点。不过,现在的元件,还是可以即保证电路上的简洁,又能做到不小的功率和控制力的。我最近推出来的A120功放,只用了一对管(单边),功率做到了近140瓦8欧,自己都吓了一跳(原本我的设计目标是100瓦)。管子少了,配对的问题就没有了。当然,管子小并不意味着成本低。市场上便宜管三五元一只,贵的三五十,所以,光数管子看好坏是典型的错误做法(类似于看喇叭大小评判音箱优劣一样)。


最终的指标非常漂亮,输出功率近140瓦8欧,220瓦4欧,失真只有区区0.002%,信噪比110db,实测值。这个指标在功放里可谓天花板级别了。但惨的是,由于体积的原因,内部有点乱!真不如有些便宜的好看。自己的300瓦的纯后级,一边也就用了6只管而已。





这样说来,似乎功放是不需要调音的。但其实不然,你用什么管子的声音是有区别的。不同种类的管子声音区别很大,同时便宜管子不仅需要多只管并联,就算单只指标也比昂贵的也会差很多(声音也一样)。运放也一样,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运放也是有差异的。耦合电容也一样,用Elan的和蒙多福的,苏伦的,声音都会不一样,并不是越贵越好。只要有选择,就是在调音。只不过玄学上要少些而已(下中会说到),因为IC什么的参数足够多。不过,不同参数对应的声音怎么样呢,并没有测试输出参数去对应(功放的电性能参数,一样少得要死),所以,听感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只要需要听感,就需要调音。


举报收藏 0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