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省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展了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秦岭隧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智能化水平、打造现代多式联运区域物流中心、打造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等5个方面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陕西经验、贡献陕西智慧。
秦岭隧道将可实现空间定位精度优于20厘米的交通流三维全息实时仿真
为全面总结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以科技创新驱动奋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5月31日,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主办陕西省交通强国试点成果交流大会在西安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刘昕等参加会议并致辞。
据悉,2019年我省获批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省份以来,省交通运输厅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等项目实施为平台和载体,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及时总结提炼试点任务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其中,秦岭隧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依托西汉高速公路秦岭Ⅰ、Ⅱ、Ⅲ号隧道,共分为四部分,包括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打造隧道群主动防控及应急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应急救援中心、推动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试点项目第一和第二部分工作内容已基本完成,初步构建了秦岭隧道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多维度隧道交通运行数字化感知网络,实现了秦岭隧道群交通状态全域监控。
项目应用激光雷达与视频融合识别技术、空间同步技术等,全方位感知公路隧道行驶车辆多维时空信息,精准识别车辆车型、车牌、车速、车距等,实现空间定位精度优于20厘米的交通流三维全息实时仿真,主动开展风险预判预警,并通过可变情报板、电台、定向音喇叭等进行提醒告知;研发新一代基于激光和图像技术的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传感器,及时发现隧道沉降、收敛、形变等结构病害,为预防性处置提供技术支撑;研发光纤侦听监测和雾区诱导系统,融合路面凝冰监测系统,对落石、碰撞、极端恶劣天气等进行监测,实现对周边环境安全事件及时发现、高效处置。2023年计划建设公路隧道应急救援示范中心,2024年筹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开展隧道群交通流特性、隧道驾驶行为监测和研究。2025年项目全线运行。
在建项目实时视频监控 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
陕西交控集团承担的“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智能化水平”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技术路线,实施西安外环南段、马家堡至泾阳、西安至永寿改扩建三个项目BIM正向设计,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全面应用BIM技术提供经验,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智能化水平。
目前,已将“十四五”期间陕西交控所有建设项目纳入平台管理。通过视频监控、数字试验室、机械设备数据监控、智慧工地、环境监测等终端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平台可进行监控视频实时查看、一线数据实时共享、业务全员在线管理,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合约等管理信息纵横向数据互通,管理效能大幅提升。目前,在建项目330余路实时视频监控以及21座拌合站、3座梁场、16个试验室力学机等实时智慧工地数据已接入平台,现场数据实时共享。
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 西安机场国内通达性排名全国第一
2020年“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试点任务正式获得批复。截至目前,西安机场恢复及新开15条国际客运航线,实现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累计开通383条航线、执飞235个航点,连接全国近70%的机场,国内通达性排名全国第一,中转旅客占比达13.7%;全货运通航城市累计达42个,其中国际23个;已完成阶段性试点任务目标。
省交通运输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研指导,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推动西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有力确保试点任务的顺利开展。试点开展以来,西部机场集团依托西安机场三期工程,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搭建建运一体化技术研究平台,全面探索打造“四型机场”,助力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打造绿色建筑典范和低碳机场样板,积极推动机场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三期工程东交通中心打造集航空、地铁、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华商报记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