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云商CHO孟祥胜 资料图片
苏宁成功转型互联网零售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经过六年的探索,苏宁内部管理也在不断变革,推动着企业转型。近日,记者采访了苏宁云商CHO孟祥胜,这位“大管家”就组织结构调整、员工激励等方面阐述了苏宁的转型的管理变革。
转型是顺势而为,4年引进2000高端人才
说转型,孟祥胜认为是顺势而为;而对于转型的成功,他用一场比赛来形容,“我们现在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上半场,成功实现转型,现在的目标是下半场实现转型成功。”
从2009年开始,苏宁的互联网转型历时6年,成功由传统零售转型为互联网零售企业,实现了全品类经营,构建了一个融合为一体的全渠道布局,最终也在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方面,实现了全价值链的服务体系。
然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要匹配多元化的人才,孟祥胜说,苏宁用差不多4年的时间招了两千多中高层人员,占了管理团队的40%。但开放引进又会带来一些问题,不同的行业公司各有各的风格,一些像线上运营部门会更活泼,一些传统的部门则还是比较严谨的,总体上更加多元化。这就引出了文化融合的问题。
始终坚持“事业经理人” 的理念
经历了转型和多元化的发展,苏宁的企业文化也经历了传承与变革,孟祥胜透露,最近苏宁的企业文化重塑工作接近尾声,值得一提的,仍然保留了“事业经理人”的理念。
“早在转型前,我们就提出了‘事业经理人’的理念,在经历了转型和多元化发展后,这一理念被传承。”孟祥胜说, 苏宁始终坚持不把员工当做被管理者,而是当做企业共同的所有者,不断进一步强化事业经理人理念。他表示,职业经理人完全跟着报表走,可能会为了短期目标牺牲长远的利益,而对于事业经理人,企业是共有的,长远利益一致。
事业经理人反对打工心态,换言之,苏宁为员工提供创业平台和氛围, 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利益共享,责任共当,与企业同命运,“这对于有事业追求和事业发展欲望的员工来说,是一种双赢。”孟祥胜说。
高速列车变联合舰队,推行事业部公司化
企业的转型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调整,孟祥胜称,针对互联网业务更加多元、更加灵活的特点,苏宁在组织方面采取了从过去强管控的矩阵式全面转向了事业部制。到目前为止,苏宁云商新的互联网组织,从过去庞大单个公司,推行的是公司部门化。组织要变的更小、更独立、更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孟凡祥比喻说,过去,苏宁的组织是一个车头带着50多个车厢,这个车厢没有独立性的,但现在每一个集群都是一个舰艇,每一个单元都必须要学会独立作战,这个转变是很大的。为了能够去完成这么一个转变,这几年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总结起来完成了不少实际变化,如简政放权、经营专业化、事业部公司化、小团队作战等,每一个改变里面都有很庞大的内容。
扩员涨薪 将实施“12+24”奖金模式
2015年,在宏观经济压力下,很多行业和企业都大幅裁员降薪,苏宁情况如何呢?
孟祥胜表示,苏宁各产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立足南京的全球总部,还在上海、北京成立了第二、第三总部,吸纳优质的专业型人才,涉猎IT、金融、文化、创投等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高精尖人才。2015年,共有1.8万多名各类员工加入苏宁。
薪酬和激励方面,据孟祥胜介绍,2015年,苏宁大幅提高了中高层管理者的薪资待遇,全体员工收入平均涨幅达13%,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不但惠及了中高管,也惠及了普通员工。
苏宁快速的发展为大批年轻干部创造了快速成长的机会。2015年,全产业共计内部提拔晋升1万多名管理干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年培训学习突破180万人次。
孟祥胜透露说,2016年,苏宁将实施“12+24”的奖金模式,奖金最高是24个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