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行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从“5G急诊”“互联网医院”看“互联网+医疗健康”新实践

   2019-12-30 新华网4790
核心提示:5G重症监护室、无人机送药服务、线上问诊当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逐步改变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患
 5G重症监护室、无人机送药服务、线上问诊……当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逐步改变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患者少跑腿、看病更便捷的就医体验也更加触手可得。
 
  推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一扇门,几位医师正坐在电脑前,在线和问诊患者进行交流。
 
  2016年2月16日,浙大一院在全国率先上线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目前共有分级诊疗平台、护理学院、国际影像会诊中心、国际病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老年病管理中心、处方审核和药物治疗管理中心7大平台,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全流程再造,提供了基于信息化、面向受众的在线医疗新模式。
 
  线上问诊的一大优势就是实现了“患者少跑腿”。戴着耳机、面对电脑摄像头,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冯烨正在与一位甲状腺疾病复诊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交流,不仅为病人节省了时间、精力,不用多次往返医院,同时也让医生能够相对自由地安排时间。”
 
  冯烨向记者展示她手机上安装的“掌上浙一”手机App。记者看到,除了可以在线上诊室与患者沟通,平时患者也可以在App上给她留言,把相关的检验报告等上传到受到保护的安全平台,这样医生就可以利用零散时间为病人答疑解惑。
 
  足不出户完成线上就诊,这是互联网医院的核心理念。据了解,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已开设13个专科及专家门诊,从门诊预约到诊间问诊再到用药配药,只要安装线上问诊的App,病人一步都不用走,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
 
  除打造互联网医院外,浙大一院还推出“信用就医”。浙大一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说,“信用就医”指的是患者就医可以线上付费,并且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达到650分以上,便可凭借信用免押金借用“共享轮椅”“共享充电宝”等,还可获1000元额度的医药费垫付金,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和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更多的医疗服务正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来自浙江衢州的王先生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做完磁共振检查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走到自助报告打印机前等待打印胶片,“医生说现在有数字影像服务,扫描缴费单上的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看报告。”
 
  医院看病也能“最多跑一次”?浙大二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叶小云说,基于线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重构优化了就医流程,从诊前贯穿到诊后,从医疗领域延伸至护理领域,让患者看病更加轻松便捷。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重构医疗机构服务理念和方式。
 
  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开始促进远程医疗模式提质升级。5G技术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高,更极大改善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可以在远程诊疗过程中实现如同面对面一般对患者进行专家级的检查、评估,对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的生理指标监测,对异常事件进行及时预警。
 
  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一场实时急救演练正在进行。医院专家通过指挥平台的屏幕密切关注一位转运中的急诊患者,5G急救车上患者的心电图、超声画面等各项指征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医生还可以戴上VR眼镜查看救护车上的抢救情况,并实时通过音视频互动系统与救护车内的医生进行沟通。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急救团队已做好准备,立即投入到对患者的救治中。最终病人通过专科团队的诊疗康复出院后,仍可通过浙大二院互联网医院获得在线复诊、专科护理、数字影像等服务。
 
  浙大二院急诊科主任张茂介绍,未来5G技术将给患者就医带来更多便捷。正在建设中的5G重症监护室可以通过仪器设备互联、全息投影技术,不仅能实现立体化、智能化的远程会诊,还能依托人工智能为患者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沟通模式。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自2018年7月《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出台后,各地大力发挥互联网在便利群众就医方面的积极作用,部分省份如浙江、山东等已经建立了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浙江的平台同时具备监管和服务功能,为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质量保证。此外,宁夏成立了互联网医院的行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的引领和自律作用,助力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sdsh.com/news/show.php?itemid=900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产品评测
推荐图文
推荐产品评测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东莞市群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35029号